夏日傳說,給中華職棒的30個備忘錄–第二十篇:漫畫漫畫漫畫

奇怪,為什麼會講到漫畫呢?因為我最近在看交響情人夢的漫畫,實際上它已經有漫畫、動畫、日劇等等延伸作品,而更因為它是以古典音樂為主的漫畫,所以也出了CD、另外也已經有三本吉松隆所寫的介紹古典音樂的入門書,三本書都淺顯異動,甚至有漫畫在其中,可說是古典音樂的科普書。

以古典音樂作為漫畫素材固然奇妙,但日本漫畫多種多樣,各種各樣的題材都可以當作漫畫的主題。比如說幾年前的棋靈王,據說台灣從2002-2004年,學棋人口多了八十萬,而其中有80%是青少年,這絕對和棋靈王的走紅脫不了關係。比如說遊戲王,帶動了遊戲王OCG(Official Card Game)這個紙牌遊戲的大大走紅,而本來遊戲王漫畫剛開始甚至並沒有卡片遊戲這種東西。

也就是說,日本漫畫以各種各樣的題目當作主題,除了給了漫畫迷許多多不同的享受之外,竟然也帶動了許多不同東西的走紅。

而,這一切,其實是可以套用在棒球上。 Continue reading

夏日傳說,給中華職棒的30個備忘錄–第十九篇:紀錄的重要性

今天在看民視轉播老虎對洋基,因為下雨延賽,所以重播了三週的大聯盟週報,其中有一集在介紹最近兩位加入名人堂的球員:Cal Ripken Jr.和Tony Gwynn

Cal Ripken Jr.最知名的當然是他2632場連續出賽的驚人世界紀錄,橫跨16個賽季的連續出賽,這個紀錄是打破鐵馬Lou Gehrig的2130場連續出賽,橫跨15個賽季的紀錄。而除了這兩位鐵字輩的球員之外,整個大聯盟也沒有人的連續出賽超過兩千場了,最接近的是Everett Scott的1307場,而且這已經是1916-1925年的事情了。這個紀錄有可能會是近代棒球最難打破的紀錄,甚至可能比Barry Bonds的全壘打障礙還要困難。 Continue reading

夏日傳說,給中華職棒的30個備忘錄–第十八篇:政府該做什麼?

這個問題其實很無聊,既然政府沒有也沒必要替娛樂服務業作些什麼,為什麼需要要求政府幫職棒做什麼呢?不過既然咱們趙大會長剛接任半年的時候就公開說過:「政府一直說棒球是國球,不過,政府為棒球做了什麼,為職棒聯盟又做了什麼。」那我們就來看看,政府應該幫職棒做什麼好了。

瘦菊子說得很好很直接

沒聽過大聯盟要求美國政府為他們做什麼,除非遇到放水案的「黑襪事件」、禁藥事件或球員罷工之類的大事,公權力才會介入,但基本上主導的還是大聯盟辦公室。

簡單來說,如果我們把職棒看作一個娛樂服務業的話,那它的本質和經營一個企業沒有什麼差別,波士頓賽爾蒂克甚至還有發行股票,實在很難想像政府去幫助什麼。而且如同瘦菊子和許多人都看出來的,政府將替代役球員交給職棒代訓,但是職棒球隊卻弄的亂七八糟,還抱怨補助縮水,然後還要四處放話說球員不夠,不足以成立二軍,這是一個企業嗎?還是只是一個哭鬧的小孩子呢? Continue reading

夏日傳說,給中華職棒的30個備忘錄–第十七篇:為什麼沒有夠多且有趣的媒體報導

以MLB和NBA來說,我們有很多豐富的雜誌、網站和日報新聞可以閱讀,這些大量而且多樣化的報導,讓比賽的魅力不只停留在球場上,但是台灣卻很可惜,不要說職業運動,連報導運動的媒體都做的很爛。

以比賽報導來說,除了讓沒去現場的球迷可以瞭解比賽的情況,也可以讓看過比賽的球迷再次回味比賽的精彩(如果支持的球隊輸了當然大概不會喜歡再被撒鹽一次)。如果是在球季中,看各種賽前預測、專題報導都是一種享受。 Continue reading

夏日傳說,給中華職棒的30個備忘錄–第十六篇:球員卡跑去哪了?

球員卡應該是每個職業運動中都會衍生出來的有趣產品,據說早期是菸草公司為了促銷,將球員為了促銷,將印有球員畫像的卡片放在煙盒中,後來則是糖果商也來湊一腳。聽起來怎麼和我開始看職棒之後,天天買芝蘭口香糖的情況很類似啊。

美國職業運動發展歷史悠久,北美四大職業運動都有球員卡,也都有好幾家發卡公司。而中華職棒則從元年開始就有發行球員卡,不過那種一整套一整套販售的套卡,給我的感覺,還不如買兩包芝蘭口香糖開卡的那種感覺。 Continue reading

夏日傳說,給中華職棒的30個備忘錄–第十五篇:更精緻的紀念商品

時間來到了第十五天,我原先想得很美好,中華職棒百病叢生,想要挑三十個毛病隨便建議一下,以我對於棒球的熱愛,以及對於台灣職棒恨鐵不成鋼的情懷,應該是手到擒來才對,沒想到到了第七天就有點無以為繼之感。

而更沒想到的是,這個題目似乎比去年棒球場還要冷門,除了開頭還有小金人和海哥兒話個聲,之後一連十二天,中間還穿插了兩篇番外篇,竟然僅Will來捧場一次,保羅大概還沈浸在沒有看到756 / 756 /758(持續追加中)的情懷中,如此冷清,還真是令人不勝唏噓。

所以,現在連回應也不用寫啦,這樣也好,直接切入主題,然後少打點字,多去揮棒、練吉他和研究股票也是頗有樂趣,閒來無事再來看看Yes台灣台場場直播洋基的比賽。

今天的主題就是紀念商品。記得我第一次去現場看職棒時,我國小死黨他們家,除了買了香腸、便當等台灣球場的名產之外,也帶了塑膠啦啦棒和瓦斯汽笛,身上還有紅衣和W紅帽。也就說,當時職棒剛開打時,能夠找到的紀念商品,除了球員卡之外,大概他們都讓見識了。 Continue reading

夏日傳說,給中華職棒的30個備忘錄–第十四篇:來個促銷日吧

大聯盟的比賽,有些球隊偶爾會有Promotion Day,簡單來說就是送點小東西給球迷,可能是前兩萬名進場的球迷(聽起來好像很容易拿喔),會有頂帽子、卡片之類的小東西,藉以吸引球迷進場,甚至早點進場。

其實這些小東西甚至不見得需要球團自己花錢來搞。比如說球團很喜歡找廣告贊助,尤其以兄弟的球衣身上密密麻麻的貼布最為有名。不過不管是球場的大廣告板,或者是球衣、捕手護具上的貼布,想來都不便宜,此時就可以和廠商提這種案子,就是將廣告贊助logo放在這種送給球迷的東西上,然後這些小東西的錢就讓這些廣告贊助商買單即可。 Continue reading

夏日傳說,給中華職棒的30個備忘錄–第十三篇:讓球場更好玩

Field of Drea裡面經典的台詞:「If you build it, he will come」,不過中華職棒恐怕對於這個件事,實在太過樂觀了,如果我們不讓比賽更有趣,球場更好玩,恐怕想要讓球迷進場實在很困難。

比賽的強度、精彩度、話題性,當然是吸引球迷的方法,不過如果暫時沒辦法做到的話,想辦法讓球場更漂亮、更舒適、更好玩,是個短期之間應該可行的方法。

我去年不小心跑了四十個球場,其中大部分的球場都是一般草野球用的業餘球場,不過其中也包含了西部大部分有進行職業比賽的球場。其實目前有在進行職棒比賽的球場中,最舊的應該是新竹棒球場台中棒球場,其他的如新莊天母嘉義市斗六澄清湖,都算是蠻新的球場,而台南有統一維護,還算不錯。

不過這幾個球場,除了台南和澄清湖有球隊認養,給人比較好的感覺,其他的球場,就只是一個球場,沒有給人一種家的感覺。 Continue reading

夏日傳說,給中華職棒的30個備忘錄–第十二篇,弄雜誌,也來本球場週報吧

好,我先承認,我已經不太知道要寫什麼了。後來我對於中華職棒是生氣多於發想創意,謾罵多於建議,而且我喜歡把一些主題歸在一起講,所以現在才第十二天,但我的題目似乎用完了。

不過我剛剛把「你為什麼不想進場看球」這個問題丟給Fen,他立刻說,因為無聊、悶,然後他接著說,不如弄個棒球週報發給球迷,讓他們進場看球可以順便知道這一周的比賽動態。

這當然可以順便講一下媒體和職棒的關係。以前職棒當紅時,民生報有至少兩大版來報導每天職棒的消息,其他中時、聯合、自由也或多或少有個半版、一版。然後蘋果大部分的時候也都會有兩版來報導職棒。 Continue reading

夏日傳說,給中華職棒的30個備忘錄–第十一篇:網站的經營

我大約從2003開始關注CPBL的網站,因為我那時候開始寫文章,必須要參考一些資料。那時候CPBL官網的內容不夠充實,加上那年MLB.tv開始販售,對於CPBL.com.tw,我實在是提不起興趣。

我的最大心願,當然是如同mlb.tv一樣,中職也有cpbl.tv的出現。雖然連日職都沒有這種東西,期待中職做出來似乎是野心太大,但其實這並非完全作不到,和沒意義的事情。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