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 Review:你會想跟別人說的故事-秋香

圖片來源:秋香部落格

秋香,我原先一直在思考片名的來源,後來很快就發現她就是女主角,但又很快發現,其實如果仔細盤算,裡面每個投身於雙福殘障自強發展協會的人都很了不起,套句最俗的詞:「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是秋香。」

我從大三上蕭菊貞老師的課之後開始迷上紀錄片,更聽聞她的老師吳乙峰導演的故事,所以當大我20歲的吳導站在我面前親切的跟我握手換名片時,還真有種小粉絲看到偶像的害羞。

紀錄片從來就不討喜,這點我一直很清楚,但我從大三之後卻一直對此念念不忘,不管是血染的青春、美麗少年、鐵肺人生、在高速公路上游泳、在山上下不來、無米樂、台灣黑狗兄、尋找甜秘客還是後來楊力州導演的奇蹟的夏天、青春啦啦隊和最近的拔一條河,我都回味無窮念茲在茲。也因此,每一部台灣能夠上院線的紀錄片,我都覺得自己有義務應該要進場支持。 Continue reading

我知道大家都很愛棒球,但這種棒球電影就…..

IMG_7504

本來我之前一直覺得很遺憾,因為我去年錯過了球來就打這部片(好像約了李大哥跑去看浴血任務2),然後竟然看了後面上映的球愛天空。而再看完了後者之後,那種看了一部硬把60分鐘偶像劇弄成兩小時的折磨,讓我在回家的路上立刻把沒看到球來就打的殘念昇華為巨大的遺憾。

然後今天看完球來就打之後就發現有些事情真的相見不如懷念,有些時候號稱背影殺手的就真的只看他的背影就好。

這是一個有趣的故事,這點我跟阿布都一致同意,但有趣的故事不見得就可以拍成一部好看的電影,看看那些曾經出現過的改編小說的電影就知道了。

我覺得這部片最詭異的地方是,裡面很多情節、人物角色和前後因果交代的非常不清楚,我們兩個人又花了大概15分鐘把DVD收錄中被剪掉的17個片段看完,才更能夠理解一些因果。也就是說導演並沒有善用他135分鐘(天阿,這麼長耶)用鏡頭和演員來說一個好看的棒球故事。

Continue reading

Movie Review :催淚更多的心靈鑰匙

七天中連看兩部感人的電影,繼承人生和心靈鑰匙。繼承人生跟心靈鑰匙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有人死去,都有象徵希望的下一代,都是親情為主的電影,真要說心靈鑰匙比繼承人生好看很多似乎不是很妥當,但我必須說心靈鑰匙對我來說的確催淚許多。

或許是因為911這種歷史級的災難,或許是因為Max von Sydow演的老人讓我想起了我爺爺,或許是因為Thomas Horn演神經質的小孩太厲害,但我覺得最讓我感動的,還是Sandra Bullock對兒子吐露心聲的那段。即便讓小男孩去紐約五大區瞎逛找人的劇情實在有點誇張,但不得不說,籠罩在整部電影中濃郁的親情,大概是最催淚的部份。

Continue reading

Movie Review:翻滾吧!阿信,討喜的運動勵志電影

當然,我說討喜的意思並沒有包含貶意,你要知道這年頭台灣國片雖然已經有很多厲害且專業的producer操刀,但依然可能會發生叫好不叫座如第四張畫這樣的電影(當然第四張畫的製作人並非李烈或黃志明),所以能夠有真得在導演想說的故事和使用手法以及商業賣座之間做良好平衡的片,不光是台灣,其實在每個國家的電影都並不是太容易的事情。

實話是,翻滾吧!阿信絕對是好的商業片,而且它好看,討喜,一般大眾花錢買票進場絕對可以算值回票價。只是我可以想見或許它會被評論太過討喜的電影。

Continue reading

Movie Review:手拉你(Solanin)

手拉你海報

如果說Linda! Linda! Linda!是純粹青春洋溢到滿出來的高校搖滾電影的話,那手拉你(Solanin)就該算是社會新鮮人版的Linda!Linda!。於是乎不再只是青春洋溢的浪漫,還多了許多剛畢業年輕人的焦慮與憂愁、夢想與現實之間的掙扎和妥協。

電影自然是好看且足夠牽動我的情緒的,不然我也不會明明已經播起工作人員名單了,卻硬是坐在位子上把結尾曲聽完、工作人員名單跑完才慢慢起身,就麼一回頭,就看到人數大約僅個位數的觀眾全部都和我一樣定睛呆視著眼前的螢幕,而我不過是第一個要起身離去的觀眾。
Continue reading

第四張畫–好的電影和好的故事之間

有時候一部電影90分鐘嫌長,200分鐘嫌短,愛因斯坦會狡獪的跟你說這就是相對論,但或許簡單來說,這就是電影好看和不好看之間的差別。

我不會說作為台北電影節的第四張畫不是部好電影,但是這可能不會是一部好的商業片。金士傑、戴立忍、郝蕾在裡面的演技無庸置疑,第四張畫也是個很好的故事,只是說到底,我會覺得第四張畫像是宮部美幸喜歡寫的題材,卻是用伊阪幸太郎的方式來說,只是這部電影卻不是部討喜的電影。
Continue reading

Movie Review:奇幻又快樂的台北星期天

台北星期天(Credit:Yahoo!奇摩電影)

用最簡單的說法,台北星期天是部好看的電影。

可能電影稍微有點太短,可能故事有點單調,但是無損於導演用鏡頭說故事的好功力,也無損於兩位菲律賓演員的好演技,更無損於在一個天氣大好的星期天,從不知道台北的什麼地方,搬一張大紅色沙發到另外一個不知道台北的什麼地方的悠閒。

故事是發生在兩個菲律賓外籍勞工身上,一個馬諾奧側面和正面不笑的時候怎麼看都像是年輕時候的鄭志龍,不要搞笑輕挑的話他絕對稱得上帥哥一枚;一個迪艾斯滿心掛念著故鄉妻小,卻同時可以在台灣交個同樣有老公的女朋友,根本就是比馬諾奧還罩。兩個人莫名其妙的看見一張紅色沙發,然後就滿壞著希望想要把沙發搬回宿舍去,於是電影開演約二十分鐘後,這突然就變成一部我從沒想過會在台北出現的公路電影。
Continue reading

Movie Review:尋找艾瑞克

尋找艾瑞克是我在看完David Mamet的「導演功課」後所看的第一部電影,於是在燈光暗去,電影開始,第一景出現後,我就自然而然套用起Mamet的理論架構上去。

Sam開場說了這是部很好笑的電影,也有坎城影展競賽片的加持,於是我難免會思索1987年Mamet寫下的論述是否無法套用在現今好電影上,是否一部我 覺得好看的電影,不見得非得在意或堅持蒙太奇的手法。

還好,即便在我還有意識去思索片中的一些鏡頭處理方式時(因為後來我完全無意識去思索技術,全新投入到劇情中),我依然可隱約察覺出來,名導演肯洛區 (Ken Loach)在用鏡頭說故事的手法上,的確和Mamet在書中非常堅持的影像處理美學(蒙太奇拼貼式)是有一致性。
Continue reading

Movie Review:遲來一年的野球孩子

請注意,這篇文章有嚴重的雷。

這部電影本來去年六月我就受邀去台北電影節看試映。但是片子放映場次實在太少,我怎樣都無法去看,後來一度以為野球孩子無緣上院線,我都還特意去誠品買了公視出版的DVD。只是DVD放了幾個月還僅看了開始的前十分鐘,終於在事隔一年多,我在電影院看了「野球孩子」

該怎麼說呢?平心而論,以一部電影而非從紀錄片的角度來看,即便野球孩子是拍攝我最愛的棒球,而我對於足球的認知可能遠不及棒球的百分之一,但我依然認為2006年上映的奇蹟的夏天更為精采。

不過這是紀錄片,故事的主角是真實的人而非塑造出來的形象,這樣比較似乎不甚妥當。這些都是真實活在花蓮瑞穗鄉的小朋友,他們花了所有課餘的時間去練球,努力想要在教練的帶領之下拿下全國少棒冠軍,然後出國比賽,拿金牌。
Continue reading

應該只是前傳的白銀帝國

如果說白銀帝國不只是康三爺的前傳的話,那我對於白銀帝國花上大把時間在康三爺(郭富城)身上,感覺實在有點不耐。這樣說來,整部片或許有點類似康三於劇中所說的一段台詞:「大仗祖宗打下了,小仗有下面文武打手,現在我們只要專心怎樣舒服過日子就好了」。我看不到晉商天成元成為「海內最富」的傳奇,也看不太懂電影中有如浮光掠影的近代中國歷史造成天成元危機的應對,那剩下的,是否乾脆就專注在康家父子二人和女主角郝蕾的愛恨糾葛呢?

電影中細節是好看的。開場幾分鐘,就有當時名動天下晉商的聲勢;歲末結算時員工分紅的歡樂和張鐵林說感謝話的氣魄;山西票號中營運的企業管理和近代銀行的概念;還有立馬橫刀於山谷小路上,銀兩運行於大江南北、甚至直跨沙漠,在那廣闊邊疆上默默行走的遼闊場景。每一段每一段場景,每一幕每一幕分鏡,以及張鐵林帶頭所有的演員的演技,都足夠把電影外殼撐起。但過於複雜的敘事方式,卻讓本來應該是大開大闔氣勢磅礡的歷史巨作,弄得過度內斂、抒情過頭,讓歷史片裡的那股氣老是無法一氣呵成連在一起。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