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 Review:此時此地

更多有關 此時此地 的事情

花了很長的時間才把這本書看完。不是因為不好看,而是因為每次總是讀了幾頁,就要想一下。裡面有太多有意思的句子和想法可以反覆咀嚼,而最愛的反而不是旅行,而是那些對於生活的反思,關於愛情、關於親情、關於生活,以及,如同一開始《父後七日》所吸引我的:關於生死。

Book Review:如果那天我沒死

這是一本你會很想要一口氣看完的小說,毫無疑問。

我之前在誠品被它的書腰宣傳刺激過很多次(巴黎捷運最多人閱讀的外文小說!),但是總是提不勁來翻閱,後來在Taaze看到二手書上架,就買了回來讀讀看。

「真好看」是第一直覺印象,而那種規劃縝密但又有人性於其中的特殊風味,除了讓我忍不住一頁翻一頁之外,又讓我偶而會想要停下手指,看慢一點,想想看,如果自己置身於其中,會發生什麼樣其他選擇。

故事並不算複雜,一位華爾街律師遇上老婆外遇,然後不小心犯下大錯後,開始一連串縝密活動規劃下一步。你幾乎就是看著真正的「壞人」在犯案,但是你卻忍不住擔心主角會不會發生什麼事情。這種早早就讓你知道兇手是誰的小說在悠久的推理小說歷史中並不少見,但能否寫得好一直都是功力如何的直接證據。

我想了很久,到底這本書為什麼會得到我說「好看」的評價。簡單來說,大概是因為「如果那天我沒死」這個書名本身就很有隱喻和雙關的味道存在;再來就是作者甘迺迪描寫的一切細節都令人感到真有所本,然後所有的故事都有如水到渠成一樣自動把內容拼在一起,你很快就會在其中了解到人生的荒謬,和最終到底該去哪裡尋找解決的大哉問。

而相信我,如果你沒有一口氣看完這本書的話,應該是會不斷念茲在茲的想念。

Book Review:紅色手指

闔上本書之後,第一個念頭是,啊,不愧是東野圭吾的小說。

我的意思是東野圭吾從來也不會單純的只是把推理寫成推理,即便裡面可能會有一些很本格派的東西,但他一定要把社會問題、親情、友情、家庭等等寫在裡面,然後情節峰迴路轉,等到你以為你已經安然猜到結局答案時,他再默默在旁緩緩冷語道破你沒注意到的真正人性。

東野和我另外一個也很喜歡的日本推理小說家橫山秀夫有點類似,但是又更溫暖一些。如果我思緒正常可以承受壓力時,我多半是比較喜歡更冷硬派一些的橫山秀夫,但如果你心裡挫折難過的話,東野圭吾還是比較適合一些。

赤色手指被算是新參者「加賀恭一郎」系列的前傳。(附帶一提,這本書我是在Taaze買的二手書,雖然上次詐騙集團拿到我在Taaze買書的資料,但因為二手書便宜,所以我還是之後又陸續買了一些書。)加賀在裡面依然神勇無比,總是能夠從枝微末節看出菜鳥刑事一科刑警沒看出來的細節,而且不但言之有理,還有洞視一切的細膩心態,讓辦案不只是查出兇手(對,還是有人死了),而是把它還給有理由的人。

Continue reading

Book Review: 一月光哩的距離

丹尼斯勒翰,他在台灣的成名作或許是《神祕河流》和《隔離島》,但我私心總是認為,他以之出道,寫派崔克和安琪兩位私家偵探的系列更讓我著迷。即便他彼時停止這個系列轉去寫神祕河流和隔離島,即便他當時最後一作《雨的祈禱》好像也不能說是冷硬派的頂級之作,但是我依然這兩位狀態總是曖昧的年輕波士頓私家偵探情有獨鍾。

也因此當我上週在公司樓下書局一看到丹尼斯勒翰新作,而且是派崔克/安琪系列的《一月光哩的距離》時,立刻毫不猶豫掏出皮包買下,然後把手頭上剛翻了一章的大部頭《小陌生人》放到一旁。

花了兩個晚上看完。最興奮的是,勒翰讓派崔克和安琪持續老去這個設定。這意味著,我們不會看到有如不老彭祖的007或是江戶川柯南一樣,時光怎麼走,對於他們彷彿毫無影響,只顧著拯救國家或是破案。派崔克和安琪會老,如同你我一樣。從1999年之後暫時消失的派崔克和安琪,時間一晃12年,他們不但結婚,有了小孩,為了生活必須要為五斗米折腰(畢竟不是人人都可以在紐約靠投資房地產過活如伊蓮一般),需要投靠大的偵探事務所,靠接案子維生。

Continue reading

Book Review : 搜尋引擎沒告訴你的事

這本書我看的很慢,大約花了十天以上,中間經過兩個週末,我書沒看完,反而把馬修的「每個人都死了」又翻完一遍。看得很慢有兩個原因,一來這本書不少部分值得好好思考,二來是其實書的內容稍微有那個一點點囉嗦。

以同樣為科技資訊類型的書來說,寫得令人容易一看上癮,欲罷不能的,我認為紐約時報研究員Nick Bilton寫得的「一位數位移民的告白」是其中之一。這本「搜尋引擎沒告訴你的事」我認為每個故事和範例的連結有點沒那麼順暢。如果不是我已經答應了人要看完,大概會像是「鄉民都來了」一樣,如果未在一週內的閱讀時間中(我估計約在5-10小時內,視我當週吃飯孤僻程度和回家頭腦想放空的程度而定)看完的話,也就是落得放在我書群中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翻完的下場。
Continue reading

Book Review:世界跟著他的想像走,一個科技迷無法抗拒的故事

市面上關於蘋果或Steve Jobs的書那麼多,這本「世界跟著他的想像走」有什麼特別的?這大概是我拿到這本試讀書稿時第一個疑問。

而老實說,即便可能有一半的內容,一個科技愛好者應該都聽聞了,你還是會忍不住想要繼續翻閱下去,看那些傳奇故事,看Jobs如何在97年蘋果瀕臨倒閉情況下完成科技史上「只有上帝和耶穌才能做到」的大逆轉。

就像你看每一個關於Michael Jordan神乎奇技的影片,看MJ在高燒39度下依然狂摘38分打敗爵士取得97年NBA總冠軍戰關鍵第五戰的神奇表現。

你明明知道結果了,卻忍不住一再重溫過去,因為那代表著你看見了奇蹟。
Continue reading

Book Review:很馬修的「恐怖分子的洋傘」

看到本書最後1/5時,我就覺得,這實在是很馬修史卡德的一本小說。當然,此書出版時,卜洛克的馬修系列已經出到第十二本「一長串的死者」,馬修也早就已經戒酒了,只是說裡面的主角島村 / 菊池不斷喝酒、不斷走路坐電車遊走於東京,然後不斷的打電話、跟人問話還有莫名就會被人愛上等,實在是很難讓我不想起馬修。

換句話說,其實這本小說給我的感覺是很不像是日本的推理小說。

我自然知道日本有本格推理有社會派推理,後者相當於是美國的冷硬派推理小說,只是不管是橫山秀夫、宮部美幸或是松本清張,裡面對話的味道,都和這本「恐怖分子的洋傘」差很多。世故機智中帶著犬儒,卻不斷有混雜類似馬羅和馬修一般的風趣,這種玩意,是我很少在我看過的日系推理小說中見到的。
Continue reading

Book review:網路殺神,網路科技人會喜愛的科幻驚悚小說

image.php

守護程序I網路殺神是在描述一個死去的遊戲公司執行長,透過超卓的智慧和程式能力,打造了一個在死後才開始逐步掌握整個世界的程式(就是書名Daemon,這對於熟悉Unix系統的人應該很熟,一般讀者就把它當作是一個程式就好了)。

作者Daniel Suarez寫的節奏和故事情結都非常不錯,包括一開始就有很多難以解決的謎團,再把事件的層級往上拉到聯邦等級,以及令人匪夷所思的機關設計和動作場景,明顯就是幫好萊塢動作片打造的故事。

熟悉網路世界和網路遊戲的人,大概一下子就會聯想到「電子風暴」遊戲公司的「門」應該就是影射真實世界中的「暴雪」(Billzard)打造的魔獸世界(WOW)。而把目前對於科技、網路和程式的恐懼無限上綱,的確就是「網路殺神」的模樣。

Continue reading

Book Review:姊姊的守護者

姊姊的守護者 電影書衣版我已經不記得有哪一本書,在我看的時候,有那麼多次讓我有想要掉淚的感覺。唯一可以比擬的文字,大概是過去四年多來,我陸續寫下的幾篇「借我一生」的故事。

而上一次讓我如此難過不捨的觀賞經驗,大概就是天外奇蹟開始後的前五分鐘,以及自由大道的最後五分鐘。

只是前者我勉強忍著淚水,後者我差點在燈亮也無法離開電影院,而姊姊的守護者給我的感動,強迫我即便看完時已然凌晨五點,情緒激動難過,卻也要趕快開電腦,傾瀉下心中滿溢的情緒。

姊姊的守護者,Jodi Picoult獲獎無數的小說。故事描寫一個13歲的女孩,出生的目的就是為了提供自己姊姊的醫療救援,決定在關鍵的捐腎前夕,找上一個似乎是自大有餘律師,控告自己的父母剝奪了她的身體使用權。
Continue reading

Book Review:棒球驚嘆句!!

棒球驚嘆句(新版)
欠債還錢,欠稿還稿是我每次要交讀書感想稿時都要提上的話,而就像我在去年八月去美國趴趴走前一天還在還債一樣,今天又是我接下來一週在台灣的最後一個可用電腦的晚上,所以自然是該上週收到Pixnet棒球邦寄來的「棒球驚嘆句!!」好好寫完。

這本書初版是2005年1月30日,彼時王建民還沒登上大聯盟大鳴大放,台灣還沒有過多支持洋基的球迷,棒球書在台灣依然是小眾的小眾(至今也是),我很容易就在書店體育書籍架上看到這本由曾文誠和曾湋文合著的「棒球驚嘆句!!」

我當時沒買(其實現在也沒買),快速翻閱的感覺是很有趣,但是一時錯過,後來再想找也不容易找到,現在竟然有機會拿到改版的棒球驚嘆局,倒是相當令人振奮。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