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喜歡張雨生

201606010 tom chang

有人問我,為什麼我喜歡張雨生。

仔細想想,他走的時候才31歲,但是從他退伍之後,在七年之間,他寫了〈帶我去月球〉、〈自由歌〉,做了一張在1994年的臺灣國語唱片界只能用瘋狂來形容的《卡拉OK Live台北我》。

然後他做了《白色才情》、他做了《吻我吧娜娜》,他一手打造了張惠妹前兩張經典的專輯,然後做了他最後一張專輯,一張商業和實驗融合漂亮的經典:《口是心非》。

那個年代,根本不流行所謂的創作歌手。那個年代,國語歌曲的主流是男歡女愛是四大天王。那個年代,大家還期待他唱〈我的未來不是夢〉。

然後他根本不在乎,他只想做自己想做的音樂。

Continue reading

也是時候,該往前走了

原來,就這樣,四個月了。也差不多該是時候,揮一揮手,往前走了。

四個月前,奇特的際遇,讓我們真正的開始認識起彼此,兩個多月後,你發現其實你我並不合適。然後我一個人聽著歌、喝著威士忌,看著你寄來的明信片,站在風呼悠著追的樓頂,試著慢慢等著那股情緒過去。一等就是兩個月。

這幾個月來,這個站上寫的文章多多少少都和你有關,只是老是這麼沈溺下去也不是個了局。沈溺在張雨生的歌聲中,還可以解釋是因為他已經離開我14年了,而我幾乎無時或忘,他的才情、他的音樂和他的歌詞。但繼續沈溺在你跟我那不怎麼長的故事中,怎麼說也都不是個什麼好事吧,我想。
Continue reading

遲來12年的想念雨生演唱會

昨天,我幫我媽找歌。突然我找到了在12年前,寶哥剛走了那年,由一群藝人唱他的歌紀念他的想念雨生演唱會影片。看到好年輕的陶子、好年輕的黃子交、好年輕的黃舒駿、超年輕的曾寶儀,已然有點年紀的張小燕。還有,許許多多寶哥mv剪輯片段,於是一大早,我又感動的難以抑制。

於是現在我把他的歌,抓了一大把到iTunes裡面,隨機播放。不管是我越來越喜愛,曲調獨特、長度達七分多鐘的永公街的街長;或者是早已不合時宜,但當時還因為政治正確獲得獎項的「心底的中國」;或者是第一張創作專輯帶我去月球中青澀莽撞到不行的「總髮遊」;或者是他走了之後才發表,歌詞曲折難解如詩的「愛過了頭」,聽起來都熟悉到令人懷念。

Continue reading

張雨生、自由大道和搖滾

張雨生

(Credit:張雨生網站)

從咖啡壺中倒出上週剛買,僅餘微溫的巴西米納斯Tijuco Preto咖啡。用美式咖啡機來煮莊園豆,似乎不比焚琴煮鶴高明多少。

回到剛剛還在練習的「我期待」,隱約把上週剛看到的「自由大道」混雜在一起,心中怎麼樣,也忘不了電影最後片段,瑟縮在電影院角落讓熱淚不斷湧出的感覺。

1978年,不滿50歲就被槍殺的哈維米克(Harvey Milk)死去當晚,眾人點著蠟燭上街安靜緩步遊行的場景讓我不斷掉淚;20年後的1997,年僅31歲的張雨生車禍去世,住院昏迷期間阿妹引吭高歌「聽你‧聽我」,從我第一次見到這首MV,聽到副歌中「你是我的寶,我一直為你感動驕傲」,之後每一次只要點這首歌,必定是落淚失聲難以唱完。
Continue reading

看「海角七號」多篇Blog文章雜感


(Credit:果子電影)

好吧,海角七號紅了,台灣影史華語片票房冠軍這樣的頭銜戴上,能說不紅嗎?票房破三億,導演至少不用背負債(我說至少,不說億元導演,是因為這部分的錢會不會如蘋果日報寫的那樣歡樂,只有當事人清楚。)。而有了海角七號的口碑當底,日後魏導想拍「賽德克巴萊」的的時候,應該也會現在容易找到資金投資。(就算魏導真的賺了1.763億,賽德克的預算據說是2000萬….美金,沒人投資,魏導依然要負債去拍片啊~)
Continue reading

如燕盤旋而來的思念,從未忘懷的張雨生(一)

我喜歡張雨生,張雨生是過去到現在我最喜歡的華語男歌手、音樂人和詞曲作者。

我無法克制每次我看完PTT(原本在小魚)張雨生版之後,那種洶湧而上心頭的惆悵和悲傷。稍能平撫情緒的方法是找些寶哥的歌來聽,但這無疑是另類的飲鴆止渴,因為我往往是心情舒暢沒一會,又會開始為之後沒有雨生新歌感到遺憾。於是,這應該可以解釋,為什麼到現在,如燕盤旋而來的思念,到現在我還沒有完全聽完過一次。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