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看了一場球,認真想了一下這支球隊,有種很複雜的情緒(等等,你不應該是認真在看稿嗎)。
台灣的籃球跟棒球有個很大的差異,就是我們的籃球在國際賽場上幾乎沒有旅外球員的加持,也就是說,幾乎是我們國內的最高比賽賽事強度到哪裡,我們在國際賽事上表現就到哪裡。(我不說職業賽事,因為很可愛的SBL到現在都不把把自己當作是職業聯盟)
籃球跟棒球還有一點差別,就是在短賽季的賽事中,棒球是有可能在使用超乎一個級別以上的強投壓制的情況下鎖死對手,但是現代籃球幾乎不存在著這種僥倖。
我完全沒有要責怪中華隊任何一位球員、教練或工作人員的意思,因為沒有人會是想要輸球而去打球的。但就跟棒球一樣,當在國際賽事上表現不好時,我還是無法不把責任歸到國內最高水準的賽事上。棒球是中華職棒,籃球當然就是SBL。
但,SBL的球員或是教練或是工作人員不認真嗎?當然不是,就跟中職的球員、教練、工作人員也都是熱愛這份工作才加入的。可問題是,認真歸認真,高層的主事者有沒有足夠靈活的思考、霸氣、開闊的心胸以及國際觀去帶領呢?
我們有沒有一個好的場地?(有,但是用不起),我們有沒有好的裁判?(有,但是聯盟不願意用職業等級去培養和要求),我們有沒有足夠的觀賽人口?(有,但是為什麼拉不進來看比賽),我們有沒有有天分的球員?(有,但是他們參加的比賽強度夠嗎?)
我們其實很多材料都準備好了,但是我們就是沒辦法把事情做好。以我比較熟習的科技產品來講的話,就是你沒去顧慮到你的使用者,你也沒有去想過細節,以及未來。
我一直記得我很喜歡的一位部落客CCLU(他現實生活中的職業並非部落客而是教授)在我們2008年北京奧運棒球輸給中國之後所寫的一篇文章中所提的:
「我們不能期望台灣職棒隊為了將來的國際賽而培養 bullpen,這幾隻球隊必須要進步到沒有好的 bullpen 就無法生存的地步,未來的國家隊才會有好的 relievers 可以用。說穿了就是我們的職棒到什麼水準,國家隊就到什麼水準。」
我要講的話幾乎都在這段話講完了。你國內的最高水準的籃球聯賽(或任何運動)水準到哪裡,你在國際賽事上的水準就到哪裡。你偶而會偷到一兩次勝利,但長期來看當你國內比賽水準越強,你在國際賽事上肯定是會表現越好。
所以簡單一句話,當我們今年亞錦賽拿到不好的成績時,我們要改進的其實不是未來的中華男籃,而是我們國內水準最高的籃球比賽—好的廚師絕對可以比較容易做出美味的菜餚,但想吃到三星美味,你總要給他一些頂級食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