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總是對於人家找我看書這件事情很沒有抵抗力,尤其是又跟科技有相關的書。所以在我離開商周前一週就收到了工研院寄來的包裹,裡面放著這本「跨產業 談創新」。
這本書裡面是講工研院在過去10年前在六種不同產業間,輔導和幫助業者開發出新的技術或應用,提昇在自身產業中的競爭力的故事。
我自己看書並不喜歡看商管類型的書,所以我收到這本書之後就有點後悔了,但答應的事情總是要做到,所以還是硬著頭皮翻了下去。
這兩週很忙,花了很多零碎時間看完,心得有幾點:
1.工研院能提供的技術研發項目真是有夠多樣化,從我比較熟悉的雲端、通訊、電腦相關,到新材料、機械、生物醫療、業務、綠色產品、濾水技術等等不一而足,感覺好像台灣只要是科技業界有需求工研院就使命必達。
2.但我真正更熟悉的網路、手機軟體、硬體等等,卻在這40個故事中幾乎完全缺席。
到沒有什麼指責的意思,而是為了人家外面老是說台灣沒有軟體人才、沒有軟體產業,或是說台灣只注重硬體產品等等,某種程度上,這本書沒有提到的東西,也就說明了為什麼。
回過頭來,我還是很欽佩書裡面工研院研究員的認真和努力,畢竟我可以想像很多時候他們接案子也好,搞合作也好,其實真正的用意從來也不是賺錢,而是為了解決問題,為了幫台灣爭光等等。
其中我最有興趣的反而不是我最常見的3C科技,而是Qwater淨水技術。因為過去一年多我跟社企流合作專欄之故,對於一些用企業方式解決社會問題的產品或服務我都特別有興趣。Qwater很自然讓我想到之前TED介紹過的lifesaver救命水壺。
雖然Qwater並非隨身攜帶等級,但是這種能夠拯救有緊急需求的產品,對我現在來說是比一些什麼LED或是軟性螢幕等等更有吸引力的產品。
簡單來說,這本書或許有幫工研院歌功頌德之慮,但當做過去十年台灣各種科技產業的發展成功案例來看,到也真的是非常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