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久聞TED大名,在Youtube和網站上面看了好些影片,所以當Kent打電話來說,TEDxTaipei要給我票,問我12/17、18兩天要不要去現場的時候,雖然我已經喝了一瓶紅酒,但立刻滿口答應說好,但只能去17日,因為18日有該死的馬拉松。
17中午是光田的婚禮,好在喜來登離會場不算遠,繞了一下,我大概快四點到會場,只來得及聽上半場最後一個Martina Klimesove的最後一小段,還有欣賞中場前吳苡嫣的美妙鋼琴和歌聲。
下半場我也錯了開頭,聽了廖敏惠、連志展和布拉瑞楊三位,就要趕不及晚上的事情而早退。但我真的很喜歡連志展和布拉瑞楊兩位的脫稿演出。
你知道,好的演講從來跟你是不是用slide沒有太大關係,Steve Jobs最偉大的一場演講公認是在史丹佛大學的畢業演講,他就是用溫和有力的聲調,緩緩的說出他三個親身的故事而已。Denzel Washington在賓大的演講也是,簡單的道理,但是透過自身的經驗和幽默,力道深入人心。
連志展和布拉瑞楊都是如此。連志展讓我們看完影片後,就拋棄了他做了許久的powerpoint,站在舞台上,直接開始用類似舞台劇獨白的方式,反思自己不斷想要登山的原因,以及為什麼我們要去闖去追夢。
布拉瑞楊則一樣是放影片開始,然後講起他自己學舞的經歷。我總覺得那種從小立志,然後完成夢想的人很了不起,才12歲就知道自己要跳舞,然後最後成真實在是太令人佩服和感動。即便我到現在依然是個看不懂舞的人,但我依然很感動。(就像聽到我高中同學謝小黑考上北藝大舞蹈研究所,畢業弄自己的舞團時一樣感動。)
TED的觀念是Ideas worth spreading,雖然這次我沒聽完整場TEDxTaipei,幾個好像重量級大師我也都錯過,但是我依然對聽到在不同領域懷有熱情的人的故事,感到十分開心。
我想起我今年年初花了錢買了小巨蛋遙遠3樓邊邊的票,看Bob Dylan時,出發前跟朋友講的一句話:「他不一樣,他是一個時代的符號。」對我來說,參加一場TED,大概也有類似的感覺。
重點是到場的氛圍和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