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 Review:遲來一年的野球孩子

請注意,這篇文章有嚴重的雷。

這部電影本來去年六月我就受邀去台北電影節看試映。但是片子放映場次實在太少,我怎樣都無法去看,後來一度以為野球孩子無緣上院線,我都還特意去誠品買了公視出版的DVD。只是DVD放了幾個月還僅看了開始的前十分鐘,終於在事隔一年多,我在電影院看了「野球孩子」

該怎麼說呢?平心而論,以一部電影而非從紀錄片的角度來看,即便野球孩子是拍攝我最愛的棒球,而我對於足球的認知可能遠不及棒球的百分之一,但我依然認為2006年上映的奇蹟的夏天更為精采。

不過這是紀錄片,故事的主角是真實的人而非塑造出來的形象,這樣比較似乎不甚妥當。這些都是真實活在花蓮瑞穗鄉的小朋友,他們花了所有課餘的時間去練球,努力想要在教練的帶領之下拿下全國少棒冠軍,然後出國比賽,拿金牌。

只是,他們在16強賽遇到的當年拿下小馬聯盟世界盃亞軍的崇學國小。

你可能會好奇我怎麼會知道這麼細節的部份,電影裡面並沒有講到這個。甚至當16強分組抽到崇學國小,教練旁邊有傳來「喔,簽王」的耳語時,可能一般觀眾也不知道為什麼崇學國小是簽王。

因為崇學國小是王建民的母校(這點影片下一段由小朋友嘴中有講出來),影片中的全國少棒比賽秩序冊封面上寫著95年,而這三年前的八月,我正好在南部進行我的棒球場之旅大暴走大暴走的第四天,我們來到台南,第一站就是崇學國小,一進去校門就看到紅紙條慶賀拿下小馬聯盟世界盃亞軍。

本來應該是如同正式比賽一樣,誰輸誰贏都在未定之數。電影中兩場比賽,C在我旁邊盯著每一個危機的場景,手都摀著嘴神情看來緊張的要命。但是第二場16強賽,當我在腦中把當年的故事連在一起時,我突然有種預知未來的悲傷。就像卜洛克透過馬修在書中所說的「我不由自主的從頭讀到尾,一字不漏。就像你在看一部哀傷的電影,心裡盼望這一次會有快樂的結局。」

但是它依然好看。

同樣不只是因為悲劇的洗滌效果,也不完全是我實在太愛棒球。而是因為你可以看到棒球在這群孩子中的牽絆,你可以看到每個孩子為了一個目標一起努力的過程,以及毫不做作的單純可愛。

電影中有一幕,一群孩子聚在房間開會,討論當教練問起要不要讓徐弘霖回來,他回來對球隊有什麼幫助時。有人說,「少他一個在比賽的時候會覺得…..」,旁邊有人搭腔「好無聊」(全場大笑);然後有人說「他回來的話會讓我們球隊,增加一個……打擊」,隊長阿偉說:「打擊…..徐弘霖的打擊很強嗎?」此時我整個人快笑掛在椅子上;最後有人說:「因為什麼,因為少了一個拼圖。」(這小孩是柯南還是金田一看太多了嗎)

光是這一幕,就讓人對這群小朋友心生疼愛。

還有,我實在太愛棒球。

當楊聖偉在比賽中臨危受命從捕手轉上去當投手時,他冷酷的撲克臉,順暢的投球動作,以及頻頻投出三振解決對方時,C摀著臉的手突然放下來說了一句,好帥。當最後六局下半富源國小連串失誤,對方追平分攻佔到三壘得分大門,接著對方打者連打了兩個界外,最後阿偉終於讓打者揮棒落空三振出局時,連明知這早已發生完畢兩年多,本來安穩坐在椅子上的我,都忍不住握緊拳頭差點振臂大叫。

棒球就是這麼迷人,讓一群人可以瞬間同時從椅子上跳起來大喊,而前一刻還是安穩的坐在椅子上。

其實,野球孩子已經拍完三年了,所以這群當初有七個剛從國小六年級畢業的小朋友,現在都已經是瑞穗國中三年級的學生了,依然在打棒球,卻明顯有著和三年前不一樣的神情和談吐。而不管他們未來是否會繼續打棒球,能否打入職棒或是當教練,我都暗自竊想,在他們心中,棒球,應該都會是永遠的最愛。

而我只希望,那些將來真的打進職棒的孩子們,未來不要忘了,他們當初開始打棒球時,心中對待棒球的單純與美好。

2 thoughts on “Movie Review:遲來一年的野球孩子

  1. Pingback: 夏日雜記隨筆二 | 抬起尊臀去敲門

  2. Pingback: 我知道大家都很愛棒球,但這種棒球電影就….. | 抬起尊臀去敲門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