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來到了第十五天,我原先想得很美好,中華職棒百病叢生,想要挑三十個毛病隨便建議一下,以我對於棒球的熱愛,以及對於台灣職棒恨鐵不成鋼的情懷,應該是手到擒來才對,沒想到到了第七天就有點無以為繼之感。
而更沒想到的是,這個題目似乎比去年棒球場還要冷門,除了開頭還有小金人和海哥兒話個聲,之後一連十二天,中間還穿插了兩篇番外篇,竟然僅Will來捧場一次,保羅大概還沈浸在沒有看到756 / 756 /758(持續追加中)的情懷中,如此冷清,還真是令人不勝唏噓。
所以,現在連回應也不用寫啦,這樣也好,直接切入主題,然後少打點字,多去揮棒、練吉他和研究股票也是頗有樂趣,閒來無事再來看看Yes台灣台場場直播洋基的比賽。
今天的主題就是紀念商品。記得我第一次去現場看職棒時,我國小死黨他們家,除了買了香腸、便當等台灣球場的名產之外,也帶了塑膠啦啦棒和瓦斯汽笛,身上還有紅衣和W紅帽。也就說,當時職棒剛開打時,能夠找到的紀念商品,除了球員卡之外,大概他們都讓見識了。
第六天的時候我就提過了,球場應該要提供好吃的食物,所以此處不再贅述,這個問題不改,球隊只是少賺很多錢(快去查查看威秀影城的爆米花幫他們賺了多少錢!),然後嘉惠附近的攤販和外面的便利商店而已。
而現在如果你進場看球,應該還是會看到不論主客場球隊的販售攤位,除了La New的澄清湖球場、統一的台南球場之外,其他球場和食物一樣是以打游擊、園遊會的方式呈現,實在很鳥,當然,這部份在沒有認養球場的前提下,大概也不會改善。
好,就算打游擊,販售的商品內容也應該要好好規劃吧。職棒剛開打時,這個遊戲沒人知道可否玩下去,所以衣服料子差、啦啦棒廉價也就算了,現在都已經十八年了,還沒有弄出點有質感兼具有意義的紀念商品,實在是令人不知該稱讚球隊以低價回饋球迷,還是該感嘆台灣製造怎麼如此廉價。
我目前買過興農、味全、La New的啦啦棒,其中做的最好、最精緻的是La New。另外我買過興農的遮陽帽(沒有帽頂的帽子)、張泰山百轟紀念T、張家浩背號的護腕。然後其他的商品實在不怎麼引起我的興趣。
實際上,買啦啦棒是為了讓Fen感受球場的氣氛,遮陽帽和12號的護腕也一樣是買給她,僅有張泰山的紀念T是我自己想要買。不過,我相信Fen對於遮陽帽和護腕的喜愛度也不是很高,也僅是在眾多不喜歡的商品中,選一個比較沒那麼不喜歡的東西而已。
三年前,誠泰剛改名為Cobras,開季有場比賽在新莊球場招募會員時,擺出了一些計畫要出的紀念商品樣品,包括頭盔、外套、球棒、毛巾等等,實在頗有日本職棒風,看了令人好生羨慕,我當時差點就衝動入會,但是因為得知頭盔和外套不見得會量產販售後,就斷了這個念頭。
球隊製作商品除了紀念性之外,質感也非常重要。興農牛在2004年拿下隊史第一個總冠軍,應該可以出很多有意思的週邊紀念商品,但我怎麼看,就是怎麼覺得沒那個質感。
我曾經在討論3C商品時提過,質感這種東西,不是廠商說了就算,而是當你一個產品拿出來的時候,使用者會發出「哇!」,而不是「呃~」的反應。所以使用者會對於iPod mini、iPod nano如此著迷,會對Sony VAIO的產品如此頃心,所以即便你從來沒看過Apple或是Sony拿什麼IF、Red dot這種設計獎往自己的產品上面貼,因為對於他們來說,設計已經內化為品牌本身,對於很多使用者而言,只要是Apple和Sony的產品,就代表著質感。
回到球隊的商品來說,大聯盟代表著職棒領域中最高的殿堂,同樣的,如果是有大聯盟認證許可的商品,對於球迷來說也代表著質感,即便他的品質可能不算頂級。但是目前台灣職棒比賽本身並沒有這種魅力,所以球團更應該要好好花心思,找優秀的設計團隊來開發一些有質感的商品。
三個小時的比賽,無聊時間具多。要女生坐在那邊三個小時,很多時候根本就一種折磨,對於小朋友可能也一種折磨。此時,如果球團陳列攤位中的商品,值得令人流連忘返的話,那一定會吸引女性或是小朋友有意願再次進場看球,因為他們知道,就算比賽很無聊,逛街/遊樂場這種事情,也可以讓進場看球變得有意思起來。
有什麼商品有這種魅力?我想有去過日本或是美國看球的球迷應該都可以暢舒己見,至於那個屢屢用閃光來閃我們台灣球迷的Paul,應該是有很多經驗可分享。
這就是第十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