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講,寫到第十篇,是有點常思枯竭的感覺,就像我去年寫球場到後來,似乎好像沒有太多特別的事情可以描述。不過每到一個新的球場,多少會點新鮮的事情,但是這次寫備忘錄,每每去保羅、米果、棒球維基館和Google翻查一下之後,卻總是有種不如歸去的感覺。這麼多人為台灣的職棒出主意,但是聯盟和球團的舉動卻總是讓我們感受不到誠意。
其實,球場的部份,根本無須多寫。光是米果的一篇「為什麼我不想買票進場看球」,和保羅接棒的「為什麼我想買票進場看球」,大概就把所有聯盟、球團不該做的事情,和該做的事情全部講完了。
耶,那我的部落格挑戰也不用寫了。說不得,還是來瞎扯一下吧。
我還是要提,職棒比賽應該是個娛樂服務業,而且是和KTV、電影院、SBL、演唱會、音樂會、餐廳、Pub等互斥,互具取代性的娛樂服務業。簡單來說,職棒經營者應該有個體認,就是棒球比賽要成為一個「當我有三百元、一個晚上的空檔時,希望去消費放鬆的第一選擇」的娛樂才行,不然,你無論如何無法把職棒搞起來。
SBL是特例,是因為台灣喜愛籃球的人很多,幾隻球隊互咬的比賽也的確夠刺激,願意追星的小女生也很多,所以一個破爛的白館,也能夠吸引球迷進場。
但是要擠爆一個白館不難,五千人應該就可以了,但是要塞滿澄清湖球場可是要兩萬人。
很難理解,一個服務業可以做的這樣鳥,但是還是有現在平均幾千人願意買票進場。如果你去吃飯,剛好去廁所,結果髒的要命;如果你去KTV,結果位子上有上位消費者遺留下來的垃圾;如果你去電影院,結果裡面有人抽煙(!)。你下次還會想去同一家店嗎?奇怪,中華職棒的球團竟然吃定球迷會再去消費,如果不去就要嚷嚷著球迷都不支持台灣職棒。順便把責任怪到表現好的王建民頭上,莫名其妙,連你自家的官方雜誌都拿王建民當封面了,你是要怪誰啊?
Paul說
根據統計, 美國每天球場裡有近四成的現場觀眾對棒球並不那麼熱衷和了解, 他們對球員不熟悉, 更不清楚對手是誰, 可能只是因公司同事集體邀約而來, 因生日接受孫子招待而來, 因單身為了配對party而來, 因為為了讓小孩可以在外野草地上跑一跑而來, 因為男女約會而來, 或因慕球場景色之名而來, because 球場裡散發出的獨特誘人氣氛, 使得這裡的人們把進球場當作尋找歡樂時光休閒去處時的一個重要選項.
一語中的,這可以怪球場老舊嗎?你去問問fenway park有多老,平均進場球迷有多少。有些時候,我會想,台灣的職棒或許和台灣的電影有幾份類似,重點不是台灣的電影好不好看,而是台灣拍的電影有些時候根本不在意觀眾想看什麼,而這部份則是好萊塢電影最在意的東西。
台灣職棒最需要的,就是一個球場散發出的獨特誘人氣氛。Will從米國短暫回來時和我說,他們去海盜隊的主場看過一場比賽,但是他們其實重點根本不在看球,因為他們坐在MVP包廂裡,超嗨。附近的觀眾也幾乎沒在看球,而是在social和談生意。
我並不期待台灣職棒的比賽水準能夠短期進步到大聯盟等級,這實在太奢求了,光是達到NPB等級都是一條長路。但是對於球迷的服務,尤其是態度、心態、想法,卻可以快速改進,只要有心。
也就是說,中華職棒的經營者,根本就沒有用心在和球迷交心,根本不難,只要將心比心即可。我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如果你是一家3C廠品的廠商,你期待媒體編輯給你編輯推薦,那至少、至少,你應該要把這產品推薦給你的親朋好友購買,如果你不敢,那為什麼媒體應該要給編輯推薦。(喔,下廣告買推薦的就別提了)
同樣的道理,如果球場裡的服務人員,根本不喜歡棒球,根本不知道身為一個球迷、一個消費者在看球時,如何才能愉快的話,那憑甚麼球迷應該要花錢進場?
很難嗎?哪裡難了?如果工作人員都熱愛棒球,那和進場的球迷說「祝你看球愉快」,離場的時候和球迷擊掌,熱心的提供服務,帶位、聊天等等,不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嗎?就算他們都不喜歡棒球,但是在新光三越裡面的店員,不也是開店時鞠躬歡迎顧客,關店時再次列隊鞠躬歡送顧客;KTV的服務生不也是要在幾分鐘內把包廂清理乾淨?餐廳禁煙區有人抽煙,服務生不應該客客氣氣的請他到吸煙區嗎?
無論如何,球隊和聯盟都沒有藉口做不到,不去做。我相信只要球場裡面的服務能夠貼近球迷的心,及便中職比賽還是一樣緩慢、不算精彩,但是依然會吸引球迷不斷進場。因為那是一種舒服的休閒娛樂感覺,就像你可能不見得每次去看電影都喜歡,但是下次還是會去威秀看電影。一個獨特的歡樂氣氛,應該是球場經營的最高指導原則。
這就是第十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