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睡不著,在這麼激烈的一戰之後。
雖然資訊月這兩週讓我每天都很晚回家,但藉著Tivo之便,我依然看了不少亞運的比賽。逆轉獲勝的棒球就不用說了,馬術、跆拳道、空手道、鉛球、甚至和我們無關的女子三級跳遠和跳水我都看了。不過最令人熱血沸騰的,還是男女籃。
記得在夏日瓊斯盃時,我盛讚了女籃一番,並對於男籃依然是恨鐵不成鋼。來到了杜哈之後,情況類似,女籃挑戰日本、南韓、直直殺入金牌戰,而男籃在預賽五場有一搭沒一搭,最後落得分組第四擠進複賽。於是第一場就是面對卡達。
其實第二節的時候,我們一度將比分拉大到14分,此時如果再穩點打,當拉到20分時,就幾乎勝卷在握了。但是卡達在悶了一節半之後,改變了打法,不再想猛攻籃下,而改飆三分,當中華隊內外失據時,分數就被拉上來了。
我一直認為不管是棒球或籃球,中華隊都是比較會打順風球。很難得看到他們面對強敵,能夠從領先、落後然後能夠再追回來。不過這次棒球在金牌戰中展現了驚人的韌性,而男籃雖然沒有那麼戲劇化的逆轉,但依然打出了精彩的比賽。
當然,我知道一切都只差那麼一點。如果陳信安多罰進一球,如果他沒被吹犯規。如果楊哲宜沒有下去休息,而是留下來罰球,如果周士淵至少罰進一球。
即便國見比呂說過「比賽之後如果要玩如果的遊戲,那一定玩不完」,但,我實在心疼這場比賽中華隊的拼勁。心疼田壘打滿50分鐘,在兩個甚至三個長人陣中,拿下了19個籃板;心疼李學林滿場飛舞還被撞傷;心疼;心疼楊哲宜最後要到一個非常漂亮的犯規,卻抽筋無法上場;心疼陳信安一個漂亮的灌籃卻彈了出來;心疼曾文鼎五犯畢業,關鍵時刻只能看隊友在場上奮鬥。
當然,替補沒有發揮,是輸球另一個關鍵。這場比賽先發打得太好,也因此打得太久。陳世念、周士淵、林志傑,沒有一個人上場有達到替補的功用。陳世念和林志傑都不算是能夠快速進入狀況的好替補球員,他們必須要有足夠的時間讓自己投入到比賽,凍在底下快整場比賽,臨時要上去,怎麼能夠要求他們有好的表現?
我不知道如果我是光哥,打完這場比賽之後,我該怎麼面對球員。我覺得他們打得很努力,但是卻讓這場比賽的勝利擦身而過。我可以苛責替補、苛責罰球,但如果沒有田壘19個籃板、楊哲宜23分、陳信安24分,李學林4個進攻籃板,比賽甚至無法進入到延長賽。
蘋果日報昨天說,面對卡達,中華隊應要拿出在瓊斯盃的氣勢,讓球迷看看中華隊不只是在家中強,出國比賽也一樣強悍,不然球迷會很失望,不知道為什麼要支持中華隊,甚至不知道會拿雞蛋或鮮花去接機。
好吧,比賽輸了,但我想好好看過這場比賽的球迷,應該會和我一樣熱血沸騰,都會同意他們真正努力打了一場比賽。即便中華隊依然沒有重返亞運四強,即便半年的集訓依然輸球,即便老球迷可能會依然懷念鄭志龍、周俊三、曾增球,但我實在無法不在面對這屆中華男籃時,用我最大的力氣替他們鼓掌。
今天這場比賽,我看到了中華男籃的希望,我看到了等待了好久的籃球熱血,我看到了在身高沒有優勢,在異國的賽場上,中華隊用一個又一個三分球、傳球、戰術、走位和努力拼來的籃板,打出了一場讓所有中華隊球迷都會感動的比賽。
我為棒球,掉過不下數次眼淚,卻沒有為籃球感動到哭過。今晚,是我第一次為中華男籃落淚,因為不捨,因為感動,因為我看到了他們的努力,因為他們真的無愧於身上的「中華隊」。
中華男籃,謝謝你們。即便早已進入冬天,但你們還是給了我一個熱血沸騰的夜晚,讓我熱淚滿眶。這美好的仗,你們已打過,當你們回來時,相信你們會收到所有球迷,最豐盛的熱情迎接。
感謝你們,謝謝。
延伸閱讀: